【佛學好文轉貼分享】

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2/1596.htm#a07    初機學佛必備基本知見

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/0069.htm   學佛群疑

佛經和初機學佛者的心態

所有佛教經文的主要目的都不是要拿來誦念,而是希望學佛者能夠了解經文的真正意義,有了正確的知見,然後依法修行,這樣才能成正覺。經文的另一個重要目的,是拿來印證,看看自己所悟、所證,是不是完全符合三藏十二部經典的敘述,這樣才不致於自以為已知、已悟、已證。當然,不能說誦唸經文沒功德,但這不是主要目的。

佛經絕對不能依自己的喜好,拿來胡亂解說,尤其是佛教名相,祂有一定的解釋,不能望文生義。經是佛所說,佛是「實語者」,沒有廢話、綺語拿來籠罩學子。所謂「自己的喜好」,如果只是閒扯淡,不符經典原意,就成了三世佛怨。這樣做,除了成就戲論外,修行也不會有進展,想想:煮沙焉能成飯?妄說經意,對行者根本毫無意義可言,不如老實念佛!

初機學佛者如果不解經意,坊間將經典翻成白話的譯本很多,就算有錯譯的,翻的不順的,多參考幾本,再從裡面好好體會就是了,學人只要肯努力用功,年久月深,見多識廣,必定功不唐捐。再不然,請教修行有成的善知識,也是很好的方法,慈悲的老修行多半不會藏私,必定能觀察學子根器,因材施教,傾囊相授。最忌諱自以為是,胡亂揣測經文意思,甚至寫成心得,籠罩學子,誤己誤人,遺禍甚巨。遇上無抉擇智慧的弟子因為不懂不會,信以為真,胡亂稱之讚之,成就一堆野狐禪,寧不教人痛心疾首,感歎末法時節來得太快,眾生剛強難化!?

還有一種初學者,沒有抉擇慧,遇上法義辯正,無從判斷,濫充好人,以為兩造不得罪,相安無事就好。這樣做,別說是學佛,連追求真理的最基本態度都有問題,徒然浪費生命罷了。佛法豈可拿來做人情?佛法是拿來了生脫死用的,所以必須謹慎小心,因為走錯了路,浪費了寶貴的人身,再要值遇佛法,回頭恐怕曠時費劫!佛陀在因位修行時,曾經為了四句偈語,願意付出身家性命換之;今日的學子,對於經典怎可如此輕忽,而不珠璣必較!?

另一種初學者,錯把法義辯正,當作是辯明者的「執著」。這也是因為沒有智慧判斷的原故,以為凡事只要不「執著」就好!試問:是不是不執著,就解脫了?是不是不執著,就成佛了?殊不知「執著」指的是「我執」,不知「法身」是「無我性」的意思!一般說「執著」又分情執、法執兩種。情執是對境生意,在沒有斷除意根造作諸煩惱前,眾生或多或少,難免都有一些,唯除留惑潤生的菩薩!再來說說所謂的「法執」吧!「法執」是指,行者已到彼岸卻不願捨棄舟乘者。初機學人根本還沒得法以前,有什麼資格和已得法者談論放棄「法執」?行者在還沒成就佛法前,又有什麼資格說要放棄佛法?

記得「神鵰俠侶」最後的華山論劍,故事裡出現一群跳樑小丑,東施效顰,有樣學樣,也學人家高手華山論劍,一經神鵰俠楊過獅子吼後,只能嚇得落荒而逃。學佛者應當努力實修,念佛、持咒、打坐,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皆宜,但知見要正確深廣,不要半調子,初學應有自知之明,知己之不足時當藏拙,不要一心想要出山現世,需知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,娑婆一定有發大心的菩薩出世,能夠發瞶振聾,斥破邪說謬論!

歌才是拿來唱的,詩才是拿來朗讀的,而佛經,如果不是拿來理解用的,那叫"癡人說夢"!
原因上文已經說的很清楚!
像烏鴉學舌班般不拉不拉的唸經,就能成就佛法!?

文章有兩種,一種是俗事功能性質,任你嘻笑怒罵、驚世駭俗、救贖濟世、抒情發想,但無不可。可惜,這類文章不會有解脫、解脫知見的作用,純屬興趣、遊戲、消遣、娛樂。

另一種文章,是證道者的經驗之說,文以載道,所言皆具智慧、機鋒,目的在引發大眾向上提升、尋求最終解脫,這類文章才是真的有意義、有價值。但畢竟物稀為貴,成道者還在世的,也為數不多。

學佛者既發願學佛、成佛,自然比較珍視第二種文章。但這還必須有抉擇智慧,因為有很多的文章濫竽充數,假裝是開悟者言,證道者說,企圖魚目混珠。這類文章也有三種可能:

其一、無知。不清楚佛教真實法義,讀之又茫然不解。學得一些名相,望文生義,胡謅一番,自鳴得意。其二、賣弄。或許知道部分法義,但不全然懂。有知有不知,半瓶子響叮噹,拿來呼攏外行,或攀附名門名師,拉抬身價。其三、明知故犯。知道真實法義、般若實相,私心自用,不願教化他人。這種可能性不高,因為既然明白正法,慈悲為懷,除非是秘密法教,佛所規範,不得明說外。必定樂意分享、教導助人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佛學好文轉貼分享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香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